新闻动态
鄂西大地觅“大矿” 化勘“ 铁军”铸辉煌
- 分类:单位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6-18 21:43
- 访问量:94
【概要描述】 这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2020年4月,中国地质学会公布201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项(下称“双十”奖项)结果,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下称:湖北院)承担的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磷矿勘探项目榜上有名,成为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这一成果,不仅为湖北省保康县脱贫攻坚提供了资源支撑,也使我国粮食生产的“中部粮仓”更加充实。
大矿富矿 八年磨成
“共提交磷资源储量 5.9 亿吨、P2O5平均含量23.54%,其中Ⅰ级品富矿资源量 4348.7万吨、平均含量 31.80%,控制规模5800×2800米,单一磷矿体厚度约12米,是典型的大矿富矿。”谈到这一成果,项目首席专家汤从寿说完,开始介绍这一成果的过程:
堰边上矿区位于湖北宜昌磷矿东部整装勘查区范围内,区内山高林密,地势险峻,沟谷纵横,毒蛇、旱马蝗、马蜂窝等随处可遇,自然条件极端恶劣,其工作艰辛程度不言而喻。一条自矿区东侧由西流向东南的黄马河成了每次野外作业必须问候的“熟客”,项目任务紧急的时候,冬季淌淹没过膝的河水,便成了家常便饭。但为了找到矿、找大矿、找好矿,湖北化勘人克服各种困难,依旧扛起找矿大旗,让热血青春深植于鄂西找矿这片热土上。
堰边上矿区于2012年1月由湖北尧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尧治河公司,隶属于湖北尧治河集团有限公司,为22家子公司之一)以招标形式首次取得该矿区普查探矿权,勘查面积为16.80 km2,勘查矿种为磷矿。
2012年至2017年, 尧治河公司委托湖北院对矿区进行了持续的地质找矿工作,先后完成矿区普查、补充普查、详查工作,累计查明中磷层(Ph2)矿层332+333资源量56369.2千吨,其中332资源量145239千吨,333资源量418453千吨;下磷层(Ph3)矿层低品位矿333资源量8249千吨。
2017年11月伊始,湖北院累计在矿区完成1:5000地形测量16.80平方公里、 1:5000地质填图16.80平方公里、1:2000勘查线剖面测量9.0公里、1:2000水工环地质调查16.80平方公里、钻探工程量18750米、槽探500立方米,从而使矿区地质工作提升到勘探程度,为尧治河公司开展矿山设计、将资源早日变成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奠定了基础。
一个成果 双重效益
汤从寿表示,从不同角度审视,这一成果双重效益明显。
从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看,湖北省保康县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紧靠神农架林区。虽然201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保康县退出贫困县,但县域经济发展的依托并不多。除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发展小水电外,磷矿开发及磷化工业是全县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柱。单靠磷一条腿走路,是保康经济发展的典型写照。
保康县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其一条腿走路作了最准确的诠释:2010年前11个月,在将磷矿开发企业以整合形式压缩30%后,全县磷矿开采、销售较上年同期增长16%,磷矿上缴税费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1%。
支柱产业磷矿开采加工能力达100多万吨,转化能力达50万吨以上,村民不再外出谋业,人人有路子,家家有分红,基本都去村里企业上班。现如今,当地村民“打工经济”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人人当家做村主”的逆袭风光正强势打卡。
从对粮食安全的保障看,这一成果增强了我国近距离、低成本的磷肥供应能力,有利于我国粮食的增产增收。
磷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三大元素之一,喻为粮食生产的“粮食”。与粮食主产区集中在中东部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的磷资源却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与湖北省的磷资源比,这些地区的磷肥运到中东部粮食主产区,除要增加运输成本外,还会交通部门带来一定的运输压力,甚至会因运输不及时而耽误农时、影响到当季的粮食产量。
因此,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早在2017 年就将磷矿列为全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加大磷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磷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加大了宜昌磷矿东部、深部找矿工作的统筹工作。据相关数据,湖北省自从2011年实施找矿战略行动6年来,截止到2017年初,累计投入地质找矿资金57.95亿元,其中磷矿资源新增储量35亿多吨,使省内磷矿资源储量达63.4亿吨,超过云南,排名跃居全国第一位,大大夯实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禀实粮仓”。
科技创新 撬开天窗
“这一成果表明,实现找矿突破除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外,还要坚持全过程的地质科技创新。”副院长郑门关说,湖北省磷矿资源主要集中在鄂西,受黄陵背斜和神农架背斜控制,鄂西磷矿层均为隐伏矿床,大部分埋藏深度为1000米、最深达1700米,且地表还有密林荆棘覆盖。在找矿难度极大的情况下,近年来,湖北院累计在鄂西勘查并经评审备案的磷矿就达30多亿吨,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坚持找矿全过程的地质科技创新。
谈起科技创新,汤从寿如数家珍:
开展地质成矿理论创新,为找矿突破提供指导。以古构造控制成矿理论为指导,湖北院地质技术人员在学习相关同类矿产成矿理论、其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勘查区找矿成果的综合研究,总结出了宜昌磷矿的成矿规律和分布特征:磷块岩沉积的最佳古地理环境是与古海相连的局限台地由于上升洋流带来磷源,成矿最为有利的场所是环境突变的边界地带,如台缘枢纽带;生物有机质作用对成矿起重要作用,它贯穿了成矿的全过程……
开展深部钻探工艺和技术方法创新,踢好找矿突破的“临门一脚”。针对深部钻探工程中出现的各类难题,湖北院先后开展的钻探工艺和技术方法创新包括:
发明了木制钻孔架桥(止水)装置,具有可靠、可操作、成本小的特点,不仅避免了用金属材料架桥(止水)装置入孔后有金属残留在钻孔里的隐患,而且巧妙地利用了绳索取心工具。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该发明的专利申请。
研发了抑制炭质泥岩缩径钻探工艺。在勘查区的磷矿层之上,存在多层含炭质泥页岩,在遇水时易膨胀,造成孔内缩径。钻探技术人员创新性地在泥浆中添加腐植酸钾助剂,通过泥浆中饱和浓度钾离子的反渗透来抑制地层中钾离子的溶解,形成了针对性极强的抵制炭质泥页岩地层缩径的钻探工艺。
创新了反承压水法固壁护孔工艺。勘查区地下深部水丰富,且多为地层承压水,裂隙和溶岩发育地层多。钻探工程实施中,经常因孔壁坍塌、掉块和漏失等造成孔内埋钻、卡钻和烧钻等事故。处理这类事故,以往采用下套管和泥浆护壁,但其成本太高且无法全部奏效。钻探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后认为,地下承压水是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于是,他们创造性地研发了该工艺,即用孔口压水、以保持水泥浆液相对静止的处理方法,成功地封堵了事故孔段。
正是这一个个执著坚守的地质找矿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一代代湖北化勘人始终坚守精神高地,不断实现找矿突破,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狠抓地勘队伍建设,才献上了可歌可泣的满分答卷。 他们是鄂西大地的地质“尖兵”,书写着一个个找矿奇迹……
今年7月28日,是中化总局68周年局庆。湖北院的“双十奖项”无疑是给中化总局成立68周年送上了一份“厚礼”。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随着鄂西磷矿深部找矿的推进,湖北化勘人一定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辉煌!
鄂西大地觅“大矿” 化勘“ 铁军”铸辉煌
【概要描述】 这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2020年4月,中国地质学会公布201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项(下称“双十”奖项)结果,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下称:湖北院)承担的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磷矿勘探项目榜上有名,成为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这一成果,不仅为湖北省保康县脱贫攻坚提供了资源支撑,也使我国粮食生产的“中部粮仓”更加充实。
大矿富矿 八年磨成
“共提交磷资源储量 5.9 亿吨、P2O5平均含量23.54%,其中Ⅰ级品富矿资源量 4348.7万吨、平均含量 31.80%,控制规模5800×2800米,单一磷矿体厚度约12米,是典型的大矿富矿。”谈到这一成果,项目首席专家汤从寿说完,开始介绍这一成果的过程:
堰边上矿区位于湖北宜昌磷矿东部整装勘查区范围内,区内山高林密,地势险峻,沟谷纵横,毒蛇、旱马蝗、马蜂窝等随处可遇,自然条件极端恶劣,其工作艰辛程度不言而喻。一条自矿区东侧由西流向东南的黄马河成了每次野外作业必须问候的“熟客”,项目任务紧急的时候,冬季淌淹没过膝的河水,便成了家常便饭。但为了找到矿、找大矿、找好矿,湖北化勘人克服各种困难,依旧扛起找矿大旗,让热血青春深植于鄂西找矿这片热土上。
堰边上矿区于2012年1月由湖北尧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尧治河公司,隶属于湖北尧治河集团有限公司,为22家子公司之一)以招标形式首次取得该矿区普查探矿权,勘查面积为16.80 km2,勘查矿种为磷矿。
2012年至2017年, 尧治河公司委托湖北院对矿区进行了持续的地质找矿工作,先后完成矿区普查、补充普查、详查工作,累计查明中磷层(Ph2)矿层332+333资源量56369.2千吨,其中332资源量145239千吨,333资源量418453千吨;下磷层(Ph3)矿层低品位矿333资源量8249千吨。
2017年11月伊始,湖北院累计在矿区完成1:5000地形测量16.80平方公里、 1:5000地质填图16.80平方公里、1:2000勘查线剖面测量9.0公里、1:2000水工环地质调查16.80平方公里、钻探工程量18750米、槽探500立方米,从而使矿区地质工作提升到勘探程度,为尧治河公司开展矿山设计、将资源早日变成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奠定了基础。
一个成果 双重效益
汤从寿表示,从不同角度审视,这一成果双重效益明显。
从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看,湖北省保康县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紧靠神农架林区。虽然201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保康县退出贫困县,但县域经济发展的依托并不多。除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发展小水电外,磷矿开发及磷化工业是全县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柱。单靠磷一条腿走路,是保康经济发展的典型写照。
保康县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其一条腿走路作了最准确的诠释:2010年前11个月,在将磷矿开发企业以整合形式压缩30%后,全县磷矿开采、销售较上年同期增长16%,磷矿上缴税费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1%。
支柱产业磷矿开采加工能力达100多万吨,转化能力达50万吨以上,村民不再外出谋业,人人有路子,家家有分红,基本都去村里企业上班。现如今,当地村民“打工经济”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人人当家做村主”的逆袭风光正强势打卡。
从对粮食安全的保障看,这一成果增强了我国近距离、低成本的磷肥供应能力,有利于我国粮食的增产增收。
磷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三大元素之一,喻为粮食生产的“粮食”。与粮食主产区集中在中东部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的磷资源却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与湖北省的磷资源比,这些地区的磷肥运到中东部粮食主产区,除要增加运输成本外,还会交通部门带来一定的运输压力,甚至会因运输不及时而耽误农时、影响到当季的粮食产量。
因此,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早在2017 年就将磷矿列为全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加大磷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磷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加大了宜昌磷矿东部、深部找矿工作的统筹工作。据相关数据,湖北省自从2011年实施找矿战略行动6年来,截止到2017年初,累计投入地质找矿资金57.95亿元,其中磷矿资源新增储量35亿多吨,使省内磷矿资源储量达63.4亿吨,超过云南,排名跃居全国第一位,大大夯实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禀实粮仓”。
科技创新 撬开天窗
“这一成果表明,实现找矿突破除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外,还要坚持全过程的地质科技创新。”副院长郑门关说,湖北省磷矿资源主要集中在鄂西,受黄陵背斜和神农架背斜控制,鄂西磷矿层均为隐伏矿床,大部分埋藏深度为1000米、最深达1700米,且地表还有密林荆棘覆盖。在找矿难度极大的情况下,近年来,湖北院累计在鄂西勘查并经评审备案的磷矿就达30多亿吨,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坚持找矿全过程的地质科技创新。
谈起科技创新,汤从寿如数家珍:
开展地质成矿理论创新,为找矿突破提供指导。以古构造控制成矿理论为指导,湖北院地质技术人员在学习相关同类矿产成矿理论、其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勘查区找矿成果的综合研究,总结出了宜昌磷矿的成矿规律和分布特征:磷块岩沉积的最佳古地理环境是与古海相连的局限台地由于上升洋流带来磷源,成矿最为有利的场所是环境突变的边界地带,如台缘枢纽带;生物有机质作用对成矿起重要作用,它贯穿了成矿的全过程……
开展深部钻探工艺和技术方法创新,踢好找矿突破的“临门一脚”。针对深部钻探工程中出现的各类难题,湖北院先后开展的钻探工艺和技术方法创新包括:
发明了木制钻孔架桥(止水)装置,具有可靠、可操作、成本小的特点,不仅避免了用金属材料架桥(止水)装置入孔后有金属残留在钻孔里的隐患,而且巧妙地利用了绳索取心工具。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该发明的专利申请。
研发了抑制炭质泥岩缩径钻探工艺。在勘查区的磷矿层之上,存在多层含炭质泥页岩,在遇水时易膨胀,造成孔内缩径。钻探技术人员创新性地在泥浆中添加腐植酸钾助剂,通过泥浆中饱和浓度钾离子的反渗透来抑制地层中钾离子的溶解,形成了针对性极强的抵制炭质泥页岩地层缩径的钻探工艺。
创新了反承压水法固壁护孔工艺。勘查区地下深部水丰富,且多为地层承压水,裂隙和溶岩发育地层多。钻探工程实施中,经常因孔壁坍塌、掉块和漏失等造成孔内埋钻、卡钻和烧钻等事故。处理这类事故,以往采用下套管和泥浆护壁,但其成本太高且无法全部奏效。钻探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后认为,地下承压水是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于是,他们创造性地研发了该工艺,即用孔口压水、以保持水泥浆液相对静止的处理方法,成功地封堵了事故孔段。
正是这一个个执著坚守的地质找矿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一代代湖北化勘人始终坚守精神高地,不断实现找矿突破,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狠抓地勘队伍建设,才献上了可歌可泣的满分答卷。 他们是鄂西大地的地质“尖兵”,书写着一个个找矿奇迹……
今年7月28日,是中化总局68周年局庆。湖北院的“双十奖项”无疑是给中化总局成立68周年送上了一份“厚礼”。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随着鄂西磷矿深部找矿的推进,湖北化勘人一定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辉煌!
- 分类:单位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6-18 21:43
- 访问量:94
这一成果,不仅为湖北省保康县脱贫攻坚提供了资源支撑,也使我国粮食生产的“中部粮仓”更加充实。
大矿富矿 八年磨成
“共提交磷资源储量 5.9 亿吨、P2O5平均含量23.54%,其中Ⅰ级品富矿资源量 4348.7万吨、平均含量 31.80%,控制规模5800×2800米,单一磷矿体厚度约12米,是典型的大矿富矿。”谈到这一成果,项目首席专家汤从寿说完,开始介绍这一成果的过程:
堰边上矿区位于湖北宜昌磷矿东部整装勘查区范围内,区内山高林密,地势险峻,沟谷纵横,毒蛇、旱马蝗、马蜂窝等随处可遇,自然条件极端恶劣,其工作艰辛程度不言而喻。一条自矿区东侧由西流向东南的黄马河成了每次野外作业必须问候的“熟客”,项目任务紧急的时候,冬季淌淹没过膝的河水,便成了家常便饭。但为了找到矿、找大矿、找好矿,湖北化勘人克服各种困难,依旧扛起找矿大旗,让热血青春深植于鄂西找矿这片热土上。
堰边上矿区于2012年1月由湖北尧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尧治河公司,隶属于湖北尧治河集团有限公司,为22家子公司之一)以招标形式首次取得该矿区普查探矿权,勘查面积为16.80 km2,勘查矿种为磷矿。
2012年至2017年, 尧治河公司委托湖北院对矿区进行了持续的地质找矿工作,先后完成矿区普查、补充普查、详查工作,累计查明中磷层(Ph2)矿层332+333资源量56369.2千吨,其中332资源量145239千吨,333资源量418453千吨;下磷层(Ph3)矿层低品位矿333资源量8249千吨。
2017年11月伊始,湖北院累计在矿区完成1:5000地形测量16.80平方公里、 1:5000地质填图16.80平方公里、1:2000勘查线剖面测量9.0公里、1:2000水工环地质调查16.80平方公里、钻探工程量18750米、槽探500立方米,从而使矿区地质工作提升到勘探程度,为尧治河公司开展矿山设计、将资源早日变成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奠定了基础。
一个成果 双重效益
汤从寿表示,从不同角度审视,这一成果双重效益明显。
从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看,湖北省保康县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紧靠神农架林区。虽然201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保康县退出贫困县,但县域经济发展的依托并不多。除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发展小水电外,磷矿开发及磷化工业是全县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柱。单靠磷一条腿走路,是保康经济发展的典型写照。
保康县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其一条腿走路作了最准确的诠释:2010年前11个月,在将磷矿开发企业以整合形式压缩30%后,全县磷矿开采、销售较上年同期增长16%,磷矿上缴税费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1%。
支柱产业磷矿开采加工能力达100多万吨,转化能力达50万吨以上,村民不再外出谋业,人人有路子,家家有分红,基本都去村里企业上班。现如今,当地村民“打工经济”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人人当家做村主”的逆袭风光正强势打卡。
从对粮食安全的保障看,这一成果增强了我国近距离、低成本的磷肥供应能力,有利于我国粮食的增产增收。
磷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三大元素之一,喻为粮食生产的“粮食”。与粮食主产区集中在中东部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的磷资源却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与湖北省的磷资源比,这些地区的磷肥运到中东部粮食主产区,除要增加运输成本外,还会交通部门带来一定的运输压力,甚至会因运输不及时而耽误农时、影响到当季的粮食产量。
因此,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早在2017 年就将磷矿列为全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加大磷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磷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加大了宜昌磷矿东部、深部找矿工作的统筹工作。据相关数据,湖北省自从2011年实施找矿战略行动6年来,截止到2017年初,累计投入地质找矿资金57.95亿元,其中磷矿资源新增储量35亿多吨,使省内磷矿资源储量达63.4亿吨,超过云南,排名跃居全国第一位,大大夯实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禀实粮仓”。
科技创新 撬开天窗
“这一成果表明,实现找矿突破除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外,还要坚持全过程的地质科技创新。”副院长郑门关说,湖北省磷矿资源主要集中在鄂西,受黄陵背斜和神农架背斜控制,鄂西磷矿层均为隐伏矿床,大部分埋藏深度为1000米、最深达1700米,且地表还有密林荆棘覆盖。在找矿难度极大的情况下,近年来,湖北院累计在鄂西勘查并经评审备案的磷矿就达30多亿吨,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坚持找矿全过程的地质科技创新。
谈起科技创新,汤从寿如数家珍:
开展地质成矿理论创新,为找矿突破提供指导。以古构造控制成矿理论为指导,湖北院地质技术人员在学习相关同类矿产成矿理论、其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勘查区找矿成果的综合研究,总结出了宜昌磷矿的成矿规律和分布特征:磷块岩沉积的最佳古地理环境是与古海相连的局限台地由于上升洋流带来磷源,成矿最为有利的场所是环境突变的边界地带,如台缘枢纽带;生物有机质作用对成矿起重要作用,它贯穿了成矿的全过程……
开展深部钻探工艺和技术方法创新,踢好找矿突破的“临门一脚”。针对深部钻探工程中出现的各类难题,湖北院先后开展的钻探工艺和技术方法创新包括:
发明了木制钻孔架桥(止水)装置,具有可靠、可操作、成本小的特点,不仅避免了用金属材料架桥(止水)装置入孔后有金属残留在钻孔里的隐患,而且巧妙地利用了绳索取心工具。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该发明的专利申请。
研发了抑制炭质泥岩缩径钻探工艺。在勘查区的磷矿层之上,存在多层含炭质泥页岩,在遇水时易膨胀,造成孔内缩径。钻探技术人员创新性地在泥浆中添加腐植酸钾助剂,通过泥浆中饱和浓度钾离子的反渗透来抑制地层中钾离子的溶解,形成了针对性极强的抵制炭质泥页岩地层缩径的钻探工艺。
创新了反承压水法固壁护孔工艺。勘查区地下深部水丰富,且多为地层承压水,裂隙和溶岩发育地层多。钻探工程实施中,经常因孔壁坍塌、掉块和漏失等造成孔内埋钻、卡钻和烧钻等事故。处理这类事故,以往采用下套管和泥浆护壁,但其成本太高且无法全部奏效。钻探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后认为,地下承压水是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于是,他们创造性地研发了该工艺,即用孔口压水、以保持水泥浆液相对静止的处理方法,成功地封堵了事故孔段。
正是这一个个执著坚守的地质找矿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一代代湖北化勘人始终坚守精神高地,不断实现找矿突破,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狠抓地勘队伍建设,才献上了可歌可泣的满分答卷。 他们是鄂西大地的地质“尖兵”,书写着一个个找矿奇迹……
今年7月28日,是中化总局68周年局庆。湖北院的“双十奖项”无疑是给中化总局成立68周年送上了一份“厚礼”。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随着鄂西磷矿深部找矿的推进,湖北化勘人一定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辉煌!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0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16229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武汉